首页

小刚成北京公主的狗

时间:2025-05-28 19:02:20 作者:最高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应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关系 浏览量:22797

  中新网重庆5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人民法院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28日在重庆举行。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发布第46批共5件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本批指导性案例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例,涵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防治放射性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尾矿库污染,严惩长江流域非法采砂等不同类型。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本批案例明确,人民法院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应当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已经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257号“北京市昌平区某环境研究所诉某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明确了相关裁判规则。

  具体来说,建设项目已经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已经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最大程度预防或者减轻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的,应当依法认定不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

  为避免生态环境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针对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指导性案例258号“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济南某肿瘤医院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中,人民法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确立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及时采取了禁止令、先予执行等措施。

  这一案例同时明确,因两个以上依法负有消除环境污染风险义务的民事主体均未履行相应义务造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根据民法典规定,请求各民事主体就消除危险的费用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百色一直升机坠毁 致1死3伤

最高法:正就网络打赏、网络直播营销等问题开展调研

实践理性是说中国哲学很少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去探究那些先验的、绝对的“是”或“存在”,而是在实事中求“是”,在实践中探究可行之道。中国哲学历来有“知行合一”的传统,不只在象牙塔中坐而论道,其哲学道理还始终渗透在人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事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中。

王沪宁在四川甘孜、阿坝调研时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潜水不同于其他专业,不是经验丰富就可以高枕无忧。”平时爱笑的王延龙,一旦说起自己的专业,马上就会变得严肃起来,“水下情况变化莫测,危险随时可能出现。”

公安部: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呈现园区化特征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 局长 罗文:完善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修复等制度,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体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猜灯谜 赏民俗 话团圆 两岸同春闹元宵

据报道,张姓男子犯案前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无党无派,纯粹是“官逼民反”。他从未这么痛恨执政党,不只挡疫苗、护“高端”,对于一大堆贪污弊案,也未能法办当事人。他还认为“数位发展部”只会帮无能的政府做内宣,浪费民众辛苦的纳税钱;绿能政策导致台电亏损,却要全民买单。“老百姓只要求一个安居乐业,很难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